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行业动态

叹茶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4-4-27 14:01:47 人气:71 评论:0 标签:叹茶

  饮茶未(喝茶没有)?”早上,路遇邻居阿审,她的寒暄词是这样的。我答:“我外出。您好有福呀!一早同哪几位街邻叹茶去?”这是我的寒暄语。“饮茶,又叫叹茶。”叹茶更有神韵。我那里的几位街坊阿审,时常自己同“老姐妹”叹茶,或让子孙们引领,簇拥去叹茶。老人、中年、青年,一批一批,常在早上出现在“茶楼”(其实,不一定是茶楼,由于广州最初饮茶之俗起于“茶楼”,说惯了,如今老人就这么叫着)。我也常被好友、邻居邀去叹茶。我的茶友“圈子”颇“复杂”,大概可分“中学同学”、“大学学友”、“文化朋友”、“新闻界老友”、“医界好友”、“老乡”、“病友”等等。付款方式,有一位请客的,有“AA制”,有“轮流付款”的等等。有几组茶友,活动比较“稳定”,也有的“茶友圈”人士进进出出。我到外地,如东莞,也有临时参加他们的“茶友叙”的。一落座,立即互通姓名:“呵!我中师实习时,在我教的那间小学”,彼此如旧友重逢,立马心里一热。

  “叹茶”,一般叫“饮茶”。这可是上了名诗的。毛泽东有诗:“饮茶粤海未能忘,索句渝州叶正黄”,全诗写于1949年,毛主席刚到北京。“饮茶”,毛泽东在诗中用以概括1962年与柳亚子先生在广州的交往的词句。1941年,柳先生给毛泽东的诗曾提到此事:“云天倘许同忧国,粤海难忘共品茶。”“饮茶”是广州人的生活特色,诗人早已留意,并用以入诗。两位诗人的诗句内容丰富,而“饮茶”、“品茶”用以表达在羊城的交往,相当有味。另一位诗人,曾任广州市长的朱光写的《广州好》一组词,有句云:“啖茶啜粥乐余闲。”“啖茶啜粥”,可以是“饮早茶”时的“乐余闲”。再往稍久远一些追索,鲁迅同广州的饮茶也很有缘分,鲁迅在1937年来到广州,也常饮茶,在他的日记上常记为:“饮茗”,也有记为“饮茶”的。他是于1月16日从厦门经香港于18日到广州的。22日便于“午后梁匡平等邀至大观园饮茗”,27日,“往大新公司饮茗及买礼物”,是午餐后去的。3月11日“夜同季市、广平往陆园饮茗”,16日,“前往珠江冰店夜餐。夜至拱北楼饮茶”。18日,“午后同季市、广平往陶陶居饮茗”。26日,“夜同季市、广平往陆园饮茗,濯足”。5月19日,“……同至陆园饮茗,并邀绍原、广平”。9月27日,鲁迅便离开了广州。短短几个月,在广州的鲁迅先生便多次外出“饮茶”,但多在午后、夜晚,可见当时“下午茶”、“夜茶”是很普通的事。鲁迅在广州参加文学、学术活动频繁,其间,往往又常“饮茶”,便于休憩谈话和交友。这实在令人神往。他也有在茶楼参与活动中,发挥了重大文化影响的。欧阳山的《南中国文会及其他》一文就记了这事:“1927年3月26日,我们在东如茶楼太白厅(现在的越秀路……)定了一间房间,开了南中国文学会的成立座谈会。”直到现在,不少文化、学术界的座谈会,不也是在茶楼开的吗?不过已不仅是“饮茶”而变通为“点心餐”了。

  广州人重“饮茶”,恐怕同天气、茶叶生产都有关系。据明代人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介绍:“珠江之南有三十六村,谓之‘河南’。《粤志》所谓‘河南之洲,状若方壶’是也。其土沃而人勤,多业茶艺。春深时,大妇提籝(音迎)(竹笼),少妇持筐,于阳崖阴林之间,凌晨细摘。”经过加工后,“每晨茶估(商贩)涉江以(卖)于城”。原来,当年就在“河南”便盛产茶叶,这对广州人好饮茶、饮新鲜的茶,都有莫大的促进作用。

  广州人“饮茶”,成了十分钟爱的享受,“叹茶”二字的“叹”便得其神髓。“叹”,并非“叹”息,同“叹世界”一样,包含了享受之意。据说,有些茶客,一天不叹茶,便周身不舒服。他们也知道家中吃早茶、喝茶饮水更方便、更省钱、省时,但还是喜欢在“茶居”叹茶的气氛。久而久之,成了习惯。过去对茶的选择、水的沸度,都十分讲究,如今已经粗放多了:品茶的“品”字似乎没有“与时俱进”。

  时下叹茶的“功能”却又日臻多样,有以会友、叙旧、神聊为主的;有以亲友同乐为兴的;有以谈工作、谈生意为由的;有以答谢、慰问为“题目”的……“百花齐放”,叹茶,就成了“茶叙”了。这样一来,“品茶”的享受比重逐渐让位于茶“叙”的豪兴了。于是,信息交换,议论风生,同样提升了“口”的功能,由此也激活了脑的功能——“坐地日行八万里”,“叹茶”也可享受到类似的乐趣:“与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。“叹茶”未必能取代读书乐,但也常可吸纳新知。时逢盛世,欣遇开放,话题滔滔。或细语悠声说端详;或慷慨快语舒胸臆,悉随君便。无需以酒助兴而豪气洋溢;稍尝美点,便谈兴大增:家事、国家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;时闻、时弊、时兴事,均可纳入话题。室无须大,说话投机便生谈兴;茶不必浓,清香自可入心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叹茶也在悄悄起变化了。

  各方人士都爱叹茶,毕竟主体是百姓。可以说,叹茶已成了羊城的亮丽风景。平民化、人性化,有岭南文化特色。叹茶,伴随商品经济的演进,更为兴旺,却少有其负面。就其主要特色看,是宽松、兼容、沟通。我想,许多事情如果像叹茶那样神闲气定、心平气和,细细“倾谈”(谈话)。叹茶让你享受生活、分享快乐。

 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haochawong.com/show.asp?id=29
上一篇: 品茶怡情
更多>>新闻评论
发表评论
新闻中心
更多>>联系我们

邓有超

永学做茶叶

联系人:邓有超
电 话:0137-17571406手 机:13717571406邮 箱:dengyoucha0@sina.cn地 址:云南德宏芒市


查看大图

客服系统